您的位置:首页>建言献策

盛颂恩:综合施策缓解教育焦虑

  • |
来源:团结报 作者:盛颂恩 发布时间:2021-06-29 11:02:36 分享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印发和全国范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改革新政的实施,引起社会广泛反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成为重大民生热点诉求。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要实现这一远景目标,建设优质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体系是基础中的基础。相对而言,目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一是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差别显著,教育资源配置城乡不均衡问题突出,农村义务教育存在师资能力不足、队伍不稳定、优质生源流失、信息化基础薄弱等问题。沿海中心城市外来人员激增,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供给结构性矛盾多发。资源配置不均衡给义务教育招生制度改革新政的实施带来新矛盾、新问题。

二是教育焦虑广泛而严重。由于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超前教学、功利教学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导致产生名校资源挤兑、天价学区房、过度培训等广受诟病的社会问题。学校减负和素质教育落不到实处,家长普遍感觉子女教育压力太大,影响社会情绪和家庭幸福感。

三是现行升学制度有待深化改革。优质高中数量相对不足且分布不均,学校之间差异过大。而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偏低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学生不愿报、家长不支持现象比较普遍。两者叠加导致中考竞争日趋激烈,大有超过高考的势头,反过来强化了应试教育,削弱了义务教育阶段减负的各种努力和成效。

为此,建议:

一是完善补偿机制,促进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深入研究乡村教育发展路径,促进在省级层面统筹建立教育不平衡补偿机制,加强教育资源的规划布局和动态调整,通过加大财政经费转移支付、加强乡村信息基础建设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手段,缩小城乡、县域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加大政策支持,扩大面向乡村的师范教育。建立多层次小学、初中教育集团,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和优质公办学校集约化办学。建立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监测评价机制,重点关注初中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对各县(市、区)公办学校均衡度评估和补短帮扶。

二是深化招生考试方法改革,综合施策缓解教育焦虑。加快全面普及高中教育,推进高中分类办学、均衡协调、特色化发展,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为大学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做好前期准备。进一步推进中考改革,扩大高中招生统筹范围,注重对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降低中考竞争烈度和对学区房的依赖程度,缓解学生及其家长的教育焦虑感,促进义务教育减负目标切实落地。

三是系统推进,全链条完善职业教育发展通道。创新职高、普高与高职、普通高校的校际互通机制,尤其是扩大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与高职、职高学校的衔接面,健全职高—高职—本科—专业硕士一体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加大支持和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力量支持与合作,提升职高专业质量、办学水平与社会吸引力。

四是打造公办、民办学校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更好地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尽快出台优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指导性意见。在实施公民同招的基础上,兼顾地区现实差异,倾听群众呼声,因地制宜优化实施细则,缓解各种新出现的矛盾。完善办学评价机制,强化素质教育和特色办学导向,坚决遏制片面追求单一升学率的办学行为。扩大公办学校人事等自主权,激发公办学校活力。积极探索民办学校发展新路径,打破体制壁垒,合理引导部分民办学校转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和复合再生,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


(作者盛颂恩,系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