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理论研究

基于增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之公共艺术通识教育的特色研究

  • |
发布时间:2015-06-08 15:08:59 分享

•课题涉及的主要概念界定;

•课题研究价值分析;

•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4.1课题涉及的主要概念界定

本课题主要涉及两个主要概念范畴:

其一,公共艺术实践体验教育模式是指在针对学生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的培养时,不仅仅是局限于美学或艺术欣赏理论层面,而是与具体的、适合非艺术类学生特点的艺术设计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美、创作美的一种教育模式。

其二,3D实物输出或3D打印是指以电脑设计软件为核心进行艺术品的数码模拟创作,然后将此设计成果经过相关设备输出为实物的工艺美术成品。

4.2课题研究价值分析

公共艺术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塑造。在职业类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艺术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效果如何更加的理想,更加符合目前时代与社会对应用型层次人才的要求,还需进一步深入探究艺术普及教育规律,以充分认识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与作用,达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注重专业技能的特点,体现公共艺术教育对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熏陶与启发作用。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符合当前形势之需要:随着我国陆续颁布一系列关于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文件, 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战略目标,迅速成为了响彻中国美育界和美学学术界的最强音,教育部随后也根据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出台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

2)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对公共艺术通识教育之需要:虽然我们都承认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但又不得不面对学生艺术素养与能力发展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公共艺术通识教育,因为它自身的特点,即这类高等职业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以市场对人才多方面能力需求为培养目标, 偏重职业技能教育,主要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性人才,促进职业、技能和知识的直接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基于此,针对以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为偏重的应用型大学,构建适合此特点的公共艺术通识教育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3)使学生的生命、生活、工作都更加美好:尝试以数码设计+3D实物输出或3D打印为特色的适合非艺术类学生特点的公共艺术实践体验教育模式,能够使学生平衡发展,既具有理性思维指导下的职业素养与技能,也同时具有审美的能力与艺术的技能,从而不仅提高了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而且还大大增进了就业选择面。能够使学生未来不仅安于所从事的技术职业,同时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因自身并存的艺术素养而发展成为一种爱好,以至于使生命、生活、工作都更加美好;

4)形成基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公共艺术教育的新特色,从而增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在校的学生们不仅学习各自的本行专业,而且还在学习美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兴趣,积极拓展艺术技能,成为第一专业的有益补充,进而也有可能深化成第二专业,逐渐形成基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新特色,成为公共艺术教育的有益尝试与创新。

4.3.1课题研究内容

1)探索基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公共艺术理论+艺术实践的公共艺术实践体验教育模式:具体以我校为例,尝试有针对性的研究、探讨具有应用型高校特色的公共艺术通识教育之可实施路径,避免公共艺术通识教育仅仅停留在一般的艺术欣赏层面上,而缺少艺术实践体验层面;针对全院非艺术类学生的特点(艺术手绘功底不足),以及课时有限的现实状况,开设教学过程简洁、上手快、作品形式丰富且易做,适合于非艺术类学生的公共艺术实践课程,当前阶段从美学史(于2014年上半年已新开设)+数码编织艺术3D输出实物或3D打印课程(未来开设)开始,即只需要在电脑的SDS ONE 或M1中设计(弥补了艺术手绘功底的不足)+数码横机自动编织输出环节(有真实的艺术与美的造物成就感,从而不同于通常的数码虚拟作品);

2)在前述发展的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以数码艺术设计的3D全自动实物输出或3D打印(包括纤维艺术品、针织服装、软装饰品、针织唐卡艺术品、针织壁画艺术品、刺绣、陶器等)为主要特色,构建基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公共艺术理论+艺术实践的公共艺术实践体验教育体系。

4.3.2创新之处

主要有两点:其一是不同于以往偏理论与鉴赏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而是构建具有应用型大学特色的公共艺术理论+艺术实践的公共艺术实践体验教育模式;其二是针对学校非艺术类学生的特点(艺术手绘功底与手工制作经验不足),以及课时有限的现实状况,开设教学过程简洁、易学、上手快、不需手绘与手工制作,而作品形式丰富且易做,适合于非艺术类学生的公共艺术实践体验课程,即数码艺术设计环节(弥补了艺术手绘功底的不足)+ 3D全自动制作输出实物环节(有真实的艺术与美的造物成就感,从而不同于通常的数码虚拟作品)。

4.4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以点带面:针对全院非艺术类学生的特点(艺术手绘功底及手工制作经验不足),以及课时有限的现实状况,开设教学过程简洁、易学、上手快、不需手绘与手工制作,而作品形式丰富且易做,适合于非艺术类学生的公共艺术实践体验课程,当前阶段从数码编织艺术的3D输出实物课程(未来开设)开始,即只需要在电脑的SDS ONE 或M1中设计(弥补了艺术手绘功底的不足)+数码横机自动编织输出环节(有真实的艺术与美的造物成就感,从而不同于通常的数码虚拟作品);

2)逐步深化与拓展:在上述以点带面的基础上,逐步深化与拓展,以美学与公共艺术教育实践研究所为依托,形成以数码艺术设计的3D全自动制作输出实物(包括纤维艺术品、针织服装、软装饰品、针织唐卡艺术品、针织壁画艺术品、刺绣品、陶器等)为主要特色,具有应用型大学特色的公共艺术理论+艺术实践的公共艺术实践体验教育体系。

附件下载:

陕西省职业教育调研课题任务立项书 邢媛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