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温暖工程

富平柿子产业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项目书

  • |
发布时间:2015-06-04 09:20:16 分享

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项目书

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遴选项目

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柿子产业技术培训。

项目内容:柿树种植、柿产品深加工及营销技术培训。 项目实施地点:富平县曹村镇马坡村;富平县庄里镇王庄村。

项目周期:从2015年3月开始,至2017年1月结束。

项目实施形式:以柿子种植、柿子深加工及营销技术为内容,在项目区实施全程技术指导及跟踪服务。

项目受益人:富平县曹村镇马坡村,庄里镇王庄村及周边村镇的柿子种植户、农村富余劳动力。

项目资金:100万元,(其中:争取地方政府扶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万元,申请同心温暖工程公益项目专项培训资金50万元。 )

项目目的:通过项目实施,建成规模化的优质生态柿子种植与柿子深加工及营销科管示范培训基地,采取生态农产品栽培与深加工技术措施,达到建设优质、无公害、高效的柿子产业基地目标,带动全县柿子产业的发展。为富平县广大的柿子种植户、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技术培训的机会与平台,使他们掌握柿子种植、柿子深加工及营销方面的技能,达到提高柿子产量、提升柿子产品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的目的,使农户获得较大的实惠,带动形成优质柿子产业园,促使富平柿子产业长期良性发展。也有利于合理开发、挖掘和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社会稳定,实现富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富平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问题1.项目申请理由和方式

想要解决的问题:柿树种植中的低产、病虫害、水肥管理等技术问题,柿子深加工中的品质和技术标准,柿产品营销技术等。

打算采用的方式和途径:

(一)整体项目:由富平城乡建设高级职业中学、富平县曹村镇太白柿产品专业合作社共同组织、管理和实施。

(二)相关培训:项目推进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培训实施的方式和途径是:

1、项目实施方式:依托曹村镇太白柿产品产业合作社,建立三个示范园,培训800名柿子种植与柿子深加工及营销技术骨干,带动辐射全县柿子产业发展。

2、培训方式:培训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培训类别:同心温暖工程遴选项目。

4、培训时长:每期培训时长为30天,其中,理论培训占20%,基地现场技术培训、实践指导、跟踪服务占80%。依据柿树生长规律和柿产品深加工及营销的季节性安排具体培训日期。

5、培训组织实施:培训由富平城乡建设高级职业中学专业教师培训团队组织实施。 6、培训团队:由冯锁劳(富平柿子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张继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刘存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杨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仵继纲(富平县科农公司总经理)、刘新喜(富平县瑞福临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天利(富平县太白柿产品产业合作社社长)等2 0余名涉农专业(林果、现代农业种植等)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培训团队成员均毕业于农林类高职院校,具有专科以上学历,长期担任学校涉农专业教学,从事校外为农服务活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这些教师长期负责学校农林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对农业合作社管理进行过深入调研,具有娴熟的专业知识和涉农技术培训服务实践经验。总之,培训团队完全有能力组织实施好项目技术培训工作。

问题2.  项目总体目标及分阶段实施计划

(一)总体目标:在项目实施区域及周边开展柿树种植、柿产品深加工及营销技术培训,年培训400人,项目周期内完成800人培训任务。通过技术培训,带动当地柿子产业发展,形成优质柿子产业园区,以技术力量支持产业园区长期良性发展。进而达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域及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二)实施计划:结合项目区柿子产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项目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项目设计规划;第二阶段:在项目区域实施柿树种植、柿产品加工及营销技术培训及实践指导;第三阶段:全面总结项目培训工作,上报相关培训资料。

 问题3.  项目实施能力及条件

(一)条件及优势:富平城乡建设高级职业中学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成人高等继续教育,中职学历教育,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等各级各类培训,锻炼、培养了一支爱岗敬业、专业精通、业务娴熟的师资团队。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各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及配套的设施设备齐全,培训经验丰富,培训能力强,具有项目实施的条件和优势。 富平县曹村镇太白柿产品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王天利,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及丰富的综合管理能力,对柿饼从采收加工到储运和出口有多年实践操作经历。该合作社十多年中先后为韩国客商收购加工柿饼逾千吨,在富平县域柿子种植加工户和外地客商中有着良好的社会信誉和较强的号召力。 曹村镇太白村、马坡村是富平县优质柿子种植基地,现有柿子2000亩,年产柿饼600吨,产值达1000万元。当地柿子产业特点是农户分散种植,就富平最大的柿子加工和销售集散地。  庄里镇王庄村是闻名遐迩的“富平合儿饼”原产地,全村耕地面积1765亩,其中柿子种植1511亩,占全村耕地面积90%。全村鲜柿产量达3200吨,年加工柿饼400吨。王庄村以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柿子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围绕柿子产业谋发展,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做是做强柿子产业。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7232元,柿子功不可没。2013年,王庄村被列入农业部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名单。 项目示范园之一(60亩)位于富平县杜村镇。该园由富平县柿子研究所所长冯锁劳长期担任技术指导,建园约8年时间,柿树生长优良,已进入丰产期,柿子亩产量已经达到3000斤,产值可达24万元。

(二)组织保障:为保证项目实施,学校成立以校长、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等机构。下设项目办公室于学校成教部,成教主任带领培训团队具体组织实施,开展工作。

问题4.  项目风险及不确定因素

(一) 困难或风险:温暖工程遴选项目是以培训为载体的公益性项目,因此,单从项目相关技术培训方面分析,富平城建职中作为培训机构,面向社会的号召力及对相关工作的执行推动能力有限;项目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农村的广大柿子种植户,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综合素质相对较差,自律自控和学习能力不强,因农务等原因对集中理论培训的参训兴趣可能不够浓厚。这些可能会影响培训特别是集中理论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二)避免或克服困难与风险的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途径,向各级职能部门及社会各界宣传、阐述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以及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争取各级职能部门及社会各界在经济、政策、招生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推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是强化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学校安排专人专门负责培训全程的学员组织与管理,确保培训的参训率、培训秩序。扎实、规范地开展培训工作,采用集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侧重实践实训指导,突出的“实际、实用、实效"性,确保学员听得懂、学得会。

三是依托当地柿产品产业合作社,展开宣传,帮助群众转变观念,组织和吸引农民积极参加培训,参与“柿子专业合作社”等新的经营模式。

四是实施目标管理,落实责任,注重实效,侧重解决群众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解除后顾之忧,见到增产增收的实效,尝到技术培训带来的甜头。

五是引入激励机制。针对部分村民参训及果园管理积极性不高的现象,采取“调查、评比、奖励”措施。选派专业教师逐户进行摸底、调查,选择问题集中的果园作为示范。对经营管理好的予以奖励,对问题多、管理差的村民提出整改意见。通过调查、评比及奖励的办法,充分调动全体学员参训积极性,激发精心管理的热情。

5、问题5.项目绩效及评估

(一)预期结果或成效:该项目的实施通过柿树整形、修剪技术,柿树病虫害防治和管理,柿树土、肥、水管理,柿树保花、保果技术,柿饼标准化加工技术,农产品营销技术等培训、推广、辐射达到增加产量,提高商品果率、提高商品果品质,增加产值30%以上。

(二)衡量预期成果或效益的标志:预期项目所产生的成果可提高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可提高有林地覆盖率、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类培训的培训合格率( 100%)等指标。 问题6.可持续性 从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的实施,以柿子的种植、科管、深加工为载体,实施全程技术培训,具有增加产品附加值、造血功能强、周期长、稳定性好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优势;柿子生态基地的建立,进一步发展了林业,促进县域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项目产业化的实施,更为富平县农业产业化提供借鉴,有助于富民强县,科技兴县,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从社会效益分析,优质柿子产业的开发美化了环境。有助于西部大开发中山区、半山区退耕还林还草方略的实施;从生态效益分析本项目可提高有林地覆盖率,增加植被,起到一定的保持水土、保护水利设施的作用;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对粮食增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项目建成后,受训学员会熟悉并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凭借学到的技能实现就业、转岗再就业或创业,因此,项目会产生持续的影响。培训结束后,为保证在当地产生正面的效应,拟对受训学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电话回访和见面回访,答疑解惑,解决学员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困难较大、有面授要求的学员,选派专业教师上门跟踪服务,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从而使服务对象持续受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优化,探索出一套可行、易操作、产生正面效应、服务对象持续受益的有效模式:集中培训--就业指导--电话回访--上门跟踪服务。

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实施以柿树种植、柿子深加工及营销科学管理为内容开展技术培训,拟开展两期,共十个班,每班100人,培训时长为每期30天,依据柿树生长及柿子深加工季节变化规律安排授课时间。其中集中理论培训时间占20%,示范园现场技术培训、实践实训指导时间占80%,侧重实践指导环节。培训结束时进行结业考核。 针对项目实施地柿子产业的特点,我们计划: 一是在曹村镇马坡村,通过当地产业合作社的组织农民,从传统柿子种植和柿饼加工技术与科学管理技术的区别对比入手开展培训;

二是在庄里镇王庄村,通过当地村委会的组织农民,展示科学管理技术的成果和示范效应,开展技术培训。 为确保培训效果与质量,拟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推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是强化培训管理。学校安排专人专门负责培训全程的学员组织与管理,确保培训的出勤率、培训秩序及培训效果。

三是提高培训质量。扎实、规范地开展培训工作,采用集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精讲多练,侧重实践实训指导,突出培训的实用性,确保学员听得懂、学得会、学以致用。

四是尝试新的培训模式。不断总结完善,改进培训方法,更新培训内容,把最新、最科学的方法教给群众,使他们在柿子产业的经营管理中快捷应用,少走弯路。

五是实施目标管理,落实责任,注重实效,侧重解决群众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见到增产增收的实效,尝到通过技术培训带来的甜头。

六是引入激励机制。针对部分村民参训及果园管理积极性不高、仍存在很多实际问题的现象,采取“调查、评比、奖励”措施。选派专业教师逐户进行摸底、调查、评比,选择问题集中的果园作为示范,现场讲解演示,耐心细致手把手地指导、交流。对经营管理好的予以奖励,对问题多管理差的村民提出整改意见。通过调查、评比及奖励的办法,充分调动全体学员参训积极性,激发精心管理的热情。

七是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尝试“柿子专业合作社”等新的经营模式,凭借培训和技术指导,大力扶持,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的知名度,打造“富平柿子醋、饼、饮料”等系列产品的名优品牌,通过名优品牌进一步促进柿子产业的大发展。

项目概算

1、培训物资保障费用: 15.8万元。其中,

1)学习用品:笔记本、中性笔4000元(800人×5元),

2)资料费40000元(800人×50元);

3)实训材料费80000元(枝剪、农药、化肥、喷雾器等费用人均100元);      4)外聘专家住宿费:3600元(8班×30天×10%×150元);

5)交通运输费30400元,(人员设施、培训物资、耗材等托运费,8班×3 0天×100元);(外聘专家接送用车费,8班×2人×400元)。

2、培训人员补贴费用支出:64.36万元。其中:

1)理论课课时费19.2万元(2个点×2期×3 0天×8节×20%×100元),

2)实践课课时费30.72万元(3 0天×8节×80%×100元×16组(每组50人))

3)学员补助费12万元(800人×3 0天×5元),

4)基地村工作人员费用0.64万元(8班×800元)。

5)差旅费用:1.8万元(2个点×2期×3人×3 0天×50元)。

3、场地租赁及设施建设费:4.4万元。

1)场地租赁费0.4万元(2个点×2期×1000元),

2)桌椅4万元(400套×100元),

3)技术设施12万元。

4、招生宣传及其他费用费1.04万元 含横幅、展板、车辆、通讯、影像资料制作,办公耗材费、电费、设备购置维护等费用。

5、优秀学员奖励2.4万元(8班×3 000元)。

项目支出合计:100万元,其中;地方配套资金情况50万元,申请项目资金5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