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建言献策

全国“两会”关于职业教育的意见建议

  • |
发布时间:2021-05-30 14:27:29 分享


  职业教育仍然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建议:


  各民主党派有关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提案


  一、民进中央


  民进中央在《关于提升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适应性,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提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现代产业体系欠发达,大中型企业较少,职业教育的基础也较薄弱,职业教育普遍面临很大困难:一是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困难,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有名无实;二是经费投入不足,很多学校运转困难,惨淡经营;三是教师数量不足、能力欠缺,教师队伍不稳定,专任教师缺口大。提案建议:一是在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职业教育学制改革,大力发展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二是在新发展阶段,从提升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水平的角度全面加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投入,包括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尤其是对师资力量的投入;三是推动东西部职业教育深度协作。


  此外,民进中央在《关于支持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提案》还提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其社会职能和发展任务不相匹配,主要问题有: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教师的地位不平等、待遇有较大差距,民办学校在教师聘用等方面自主权不足,政策支持不够。提案建议:一是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同等的法律地位,制定民办事业单位保障政策;二是加快完善政府与学校、个人三者合理分担教师待遇的机制,明确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最低待遇保障、年金制度;三是加强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培养、培训、教研等支持力度,明确在民办学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其福利性住房、落户、子女就学、特殊津贴等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


  二、九三学社中央


  九三学社中央在《关于加快推进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的提案》中提出,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还存在办学层次有待提升、师资队伍存在短板、教育评价体系有待完善、教育管理力量较为薄弱等问题。提案建议:一是“十四五”时期启动“国家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工程”,分批集中扶持优质民办高校以及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群;二是给予西部地区、民族高校在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点时给予倾斜;三是制定科学合理、导向明确、符合民办高等教育特质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四是建立公办和民办高校联动发展机制,形成公办与民办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高等教育格局;五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待遇,落实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将分担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职工社会保障的资金纳入预算,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六是健全民办教育管理机构和协调机制。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


  一、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方面


  (一)全国政协常委、陕西省政协副主席、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李冬玉:切实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李冬玉认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但还存在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慢、社会认可度不高、相关方面尚未形成合力等问题。建议:一是丰富高中阶段教育。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德智体美劳教育,激发学生兴趣点,发现其潜能,使之中考后既可以根据成绩、也可以根据兴趣特长选择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类型;增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师资配备、教学设施吸引力,打通中职学生升学之路。二是加大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增加职业教育在教育总投入中的占比,建立幅度增加大于普通教育的财政投入机制。三是优化职业教育人才环境。建议首先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中对适合岗位向职教生开放,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除确有必要外,不得设置排除职业教育学历的选拔评定人才条件。教育部应会同相关部门在对各地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切实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二)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建议增设“职业技术教育学”为一级学科


  许玲认为,在一级学科教育学统摄下的职业技术教育学著作很难挣脱教育学教材结构体系的窠臼,很难在内容和逻辑体系上有所创新,只能依一级学科教育学的母本从“学校”的视角建立“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体系。此外,在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授权点的师范大学或综合型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拥有职业技术教育学二级学位授权点的地方高校,这类高校受“双一流”建设以及一级学科授权审核的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发展空间受限。许玲建议,在“交叉学科”门类下增设职业技术教育学一级学科,必将大大增强学术界、行业企业、社会公众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认同度,为学科提供更好的发展通道和平台,将为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三)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市政协主席刘以安:建议探索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工程硕士一体化育人模式


  刘以安认为,当前职业教育呈现多头管理,不同类型学校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专业设置不科学、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难以形成职教发展的整体合力。他建议,从源头上破除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体制障碍,构建政行企校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格局。优化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明确“中职基础、高职主体、本科引领、硕士试点”的办学定位,推进五年制高职教育深入发展。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进一步探索完善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工程硕士相衔接的一体化育人模式,打破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的“天花板”。着力破除就业环节中的政策性障碍,加快推动就业机会均等化,减少各类就业不公平现象,探索在部分基层公务员招考、大学生村官选聘、国有企业招聘中破除学历硬要求条款,允许具有相当学历水平的职业教育毕业生进入选拔范围。


  (四)全国政协委员刘悦伦:加快推动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


  刘悦伦指出,在当前高职院校扩招背景下,技师学院与普通高职院校在入学门槛、学制等方面已无区别,论层次应纳入高等学校范畴。但至今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仍只能获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文凭,比高职院校毕业生学历低一个层次,有失教育公平。刘悦伦建议尽快出台标准,推动“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有机衔接机制,通过学分互认推进学历、学位、技能等级证书互认,最终实现技工院校学生达到同等学力即可直接取得相应的高等学校学历,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明确高级技工院校、技师学院属于高等职业学校,解决高级工及以上毕业生学历认定问题。


  (五)全国人大代表王红军:支持本科层次职教发展


  王红军认为,本科职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相比,承担试点的学校数量太少,他建议出台本科职业教育的一个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同时,建设一个跟本科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创新发展平台,再专门出台一些支持本科职业教育的项目。本科职业院校要围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开展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在高水平职业院校中,开展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层次的长学制工匠培养试点。校方和企业全程深入合作,规模企业、头部企业积极参与,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双导师制等培养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在最后阶段培养过程中,企业根据学生的工作实绩,支付足额的劳动报酬。


  (六)全国人大代表杨伟坤:构建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职业教育“立交桥”


  他认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建议进一步加大试点工作力度,发挥职业院校主体作用,深入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通过多种教育形式为所有劳动者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同时,发挥社会培训机构有益补充作用,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和承接政府组织的职业培训,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优化考试招生机制,建立健全“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方法;逐步扩大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重,增加职业学校学生对口升学比重,扩大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模;多元录取,建立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注册升学制度,扩大单独招生高职院校试点规模,形成多样化的高职教育考试招生体系。


  (七)全国政协委员李修松:建议加快出台“职教高考”制度


  他认为,目前本科转型陷入窘境,一些学校不愿戴上“职业教育”的帽子,只有办好了职教本科,现代职教体系才能完善起来。他建议加快出台“职教高考”制度。“职教高考”应该是“与职业类型特征相适应的考试升学制度”,应更注重技能考核。职教高考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体系,涉及从初中毕业到本科每一步怎样升学、怎样选拔人才。它在“唯分数”的应试教育之外为招生评价增加了一个客观标准,也就是技术技能标准。他建议首先尽快制定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单独招生办法,科学合理安排专项招生计划,具体指导各省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适当提高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


  二、关于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方面


  (八)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职业教育要为乡村人才振兴培养更多实用人才


  苏华认为,当前,我国大多数农村还存在实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主要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等问题,不能适应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他建议,一要发挥职业教育育人优势,为乡村人才培养献“力”。扩大职业院校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并通过订单、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好的本土人才,支持职业院校建立公益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训制度;二要发挥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优势,为乡村产业兴旺献“技”。鼓励高职院校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将产、教、研深度融合,把高素质农民培养与对口就业结合起来,尽快转变为现代化的“职业农民”、产业工人,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职业院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三要发挥职业教育的人才优势,为乡村文化建设献“智”。支持职业院校开展乡村特色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创新工作,探索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和运营模式,实施职业院校师生乡村社会实践计划,开展文化培训和“送文化下乡”活动。


  (九)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县长钟海燕:加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钟海燕认为,对民族地区而言,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举措。她建议,加大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帮扶力度,改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在教师队伍建设、学科专业优化、学生发展路径多元化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多元化办学,引导发达地区优质资源进入民族地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对民族地区技能院校在公用经费、教师支出、管理费用、技能竞赛培训基地建设、硬件保障上能够给予支持,提高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办学水平。


  (十)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在农村职校设涉农“全科专业”,推动乡村振兴


  朱晓进认为,职业教育中涉农专业招生困难,专业教师不足,尤其是具备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技师型”涉农专业教师尤为稀缺,农村职业学校存在非农化倾向。他建议,一是优化农村职业教育管理规划布局。将涉农职业教育纳入各省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常规工作,引导鼓励有条件的部分省内高校增设涉农涉乡专业。二是重构农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设立有利于农业农村工作开展的“全科专业”,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岗位技能证书+技师证书”的综合标准体系。三是完善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支持办法。按照农业生产教学实训的实际情况,提高生均经费标准,加强对教学专业项目建设的专项补贴,并向经济薄弱地区倾斜。四是构建面向农村的招生就业制度。推进涉农职业教育与科技结合、与产业联合、与企业联盟,让农村职业教育真正“用得上”,让农村人才真正“留得住”,让优秀人才资源真正“用得好”。


  (十一)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发展职业教育巩固脱贫成果


  杨国强指出,目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仍然偏低,存在孩子要成才就要上大学读本科的观念,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还存在宁愿让孩子打工也不愿读职校的现象,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适配性尚存在一定偏差。他建议,国家立法让年轻人满二十周岁才能出来工作,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广大年轻人提供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要持续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生动的案例讲好职教扶贫故事,逐步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要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衔接,持续对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予以资金、资源等方面的适度倾斜,针对性设置职业教育专业,整合周边优势力量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职业院校。要调动企业主体积极性,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如支持及鼓励行业领先企业创办职业学校,加快落实关于企业办学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办学的各项优惠政策。


  (十二)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西部职业教育质量促乡村振兴


  李孝轩认为,职业教育侧重实践技能培养,具备“拔穷根”、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特色,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建议,将“义务教育有保障”的扶贫目标延伸到高中阶段,重点保障贫困边缘群体和易返贫家庭学生就读中职学校,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的基础上运用防止返贫监测。其次,继续实施“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计划”,强化健全东部职教联盟与中西部中职学校的帮扶制度体系。此外,应大力促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建设的科学研究与国际交流。建立中国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相关的学生数据库、学科数据库、教育事业发展数据库,建设中国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库,推动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更好融合。


  三、关于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


  (十三)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集团董事长何伟: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何伟建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人才供求综合数据平台,实现校企人才供求数据智能匹配,着力构建政府统筹、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职业培训体系,最终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多赢目标。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落实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规范民办职业教育管理,建立公开透明的民办职业教育准入、审批制度,探索民办职业教育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退出机制。此外,还建议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根据各地特点打造一批职业教育改革样板,通过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形成点线面结合、东西联动、南北呼应、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十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航天江南有色金属焊接班班长姜涛:加大西部技工院校扶持力度


  姜涛表示,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的支撑。他建议:首先是加快人们观念的转变,提升职业技能人才的吸引力。希望国家能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拓宽职业人才发展通道的角度,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毕业生与大学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为广大青年人搭建成长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技工学校。其次是加大对技工院校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对西部贫困地区技工学校的支持力度,使更多贫困人口通过技能培训致富。第三是应出台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模式。建议完善技工院校与国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新型学徒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资源共享互补,鼓励技工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十五)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多部门联动突破“卡脖子”领域顶尖技能人才不足难题


  苏华建议:第一,实施“大国工匠培养计划”专项。在国家和省级层面,聚焦先进制造关键领域以及国家紧缺领域,遴选部分高水平职业院校,合理确定招生专业,创新招生考试形式,选拔一批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技术技能水平拔尖的学生。第二,创新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政府统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有机衔接。发挥行业作用,深化校企合作,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职业教育。积极开展中职、高职、职教本科一贯制人才培养试点,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第三,营造“大国工匠”快速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支持技能大师、技术能手领办“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中小学中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组织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加大对顶尖技术技能人才的典型宣传。


  四、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


  (十六)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议各地政府立足实际,加快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详细方案,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责、利;持续健全校企合作协同及监督管理机制。二是加大政策激励与补贴力度,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建议教育、发改、税务等主管部门出台配套政策,对举办、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企业以购买服务、税收减免等形式予以扶持;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鼓励学校与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鼓励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全国性平台企业申报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对已提出的“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进行制度明确。三是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缩短企业申报办学的审批流程。各省市主管部门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开放共享的地方职业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汇聚区域和行业关于人才供需、项目研发等各类信息;进一步提升线下服务水平,简化申报手续,缩短审批时长。


  (十七)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建议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统筹管理


  葛道凯看来,产与教、校与企“两层皮”主要有统筹不够、效力不够、保障不够等三方面原因。他建议,要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建议国务院尽快出台《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条例》,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应加强职业教育统筹管理,成立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局,统筹管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研究提出职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拟定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结构等,部署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重大事项。同时,建立健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由教育部牵头,会同国家人社、财政等多部门,进一步健全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课程等建设标准,完善教学、实习实训和学徒制培养等基本规范,加强质量评价和财政税收保障机制建设。


  五、关于完善职业教育保障方面


  (十八)全国人大代表徐贤淑: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徐贤淑调研中发现,不少职业学校严重缺乏专业建设发展必需的实验实训的基地、设施和设备,跟不上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她建议,积极改善技能型人才就业状况,营造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条件。建立与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和相应保障机制。深化职业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倾斜关键岗位、优秀教师、创新团队,扎实优化教育支出结构也十分关键,激发各方积极性,不断增强办学活力。通过媒体大面积、大力度宣传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对于贫困地区、对于普通群众家庭解决子女就业、发展家庭产业、增加事业拓展空间的重大意义,积极营造职业教育发展良好氛围。从多个层面上推动职业教育和地方产业的衔接。确保职业教育全面实现“经费投入、能力提升和人才培育”方面的“三个增长”。


  (十九)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加强高校“双创”教师专业能力建设


  焦新安认为,目前我国“双创”教师队伍专职教师缺乏,兼职教师动力不足,专业教师参与度低。他建议,一是将“双创”教师队伍纳入国家教师整体建设规划。明确“双创”教师身份,建立职业准入制度,确立选聘标准、培养措施等。设立专门的创业荣誉学位体系,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重要来源。二是提高“双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推动企业管理人才和高校教师双向流动、两栖发展。三是加大“双创”教师“实战”培训力度。构建职前、职中、职后全流程“双创”教师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其实践能力。四是建立“双创”教师职业发展通道。通过单独设置“双创”专职教师职务职称晋升条件,实现“双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推动落实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增强高校教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十)全国政协委员王绚:建议继续开展和加强国家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


  王绚认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省的发展差异较大,存在政策法规落实尚不到位、校企合作动力不足、产教融合效能不高、体制机制不畅等主要依靠政府及行业企业解决的问题。建议强化督导评估引导功能,不断健全完善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督导评估办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措施,不断完善督导评估体系,进一步加强国家层面顶层设计,优化督导评估指标,建立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督政、督学、督师、督校的督导评估体系,创新督导评估模式,加快职业教育主要由政府主导推进向“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共同推进转变,强化运用督导评估结果,以督促评促建不断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